爱游戏官网登录
新闻动态
位置: 爱游戏官网登录» 新闻动态
历史影像实验成果助力“抗疫”远程教学
发布时间:2020-02-25     访问次数:

疫情阻课,隔空教学。

北师大历史学院历史影像实验室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近十年来积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学数字化教学内容选项和技术支持。多平台、多渠道、多手段保障线上历史教学实时顺利进行,为高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历史教学正常进行发挥了显著作用。

一、充分调动MOOC历史课程资源,开展线上平台教学

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的课程15门。分别是:瞿林东等的《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杨共乐的《古代罗马史》;郭家宏的《欧洲一体化》,张建华的《俄国通史三十讲》,周文玖的《中国史学史研究导论》、宁欣的《笔记小说与唐宋城市社会》、陈殿的《历代青花画法》、宁欣的《隋唐五代史专题》、马卫东的《历史认知导论》、孙立新的《德国历史十二讲》、贾珺的《美国军事史:1775-1945》、王和的《《左传》专题研究》、李凯的《儒家经典文献导读》、杨共乐的《世界文明专题(古代部分)》、张大可的《史记》导读。

在“学堂在线”上线课程6门:瞿林东等教授主讲的《史学名家的治史历程与方法》、孙立新的《德国历史十二讲》、马卫东的《历史认知导论》、宁欣的《隋唐五代史专题》、张大可的《《史记》十讲》

截止发稿之日,初步统计,我院教师在“中国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开设在线课程 23 门。

二、发挥学校自主科研支持的项目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

2018年,为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建设“新文科”规划,学院组织实施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依托申请学校教研部门支持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学院的配套规划,历史影像实验室开发了“中华古文明起源-古代中国与世界历史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以此为基础,教师吴琼分别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历史学虚拟仿真》和《纪录片与影像历史》等多门课程。疫情之下,线上教学部分正有序进行。

三、发挥影像教学优势,指导在线“抗疫”项目

以影像实验为特征的历史教学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十年来实验室教师开设的本科课程,累计线下选课学生超过1000人次,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6名。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研项目并获奖10余人次。在疫情困校,无法正常上课的情形下,接受过影像史学技能训练,能写、能采、能拍、能编的历史学符合型人才正脱颖而出。实验室教师吴琼指导2018级本科生何睿伊、陈新静、郎煜萱等4名本科生申了2项“疫情防控学生专项研究”项目;指导2018级本科生赛楠申请“京师杯”虚拟仿真项目、“抗疫”口述历史项目。教师依靠远程在线操作,指导分布在不同省份,相隔数千里的学子们,运用在历史影像实验课程学习的技能,表达了北师大历史学院大学生在举国“抗疫”之下的能力和担当。

2011年,历史学院率先在全国历史学科建设“影像实验室”。经过十年左右的建设,实验室采集影像史料、建设影像数据资源和虚拟仿真线上教学平台,积累了较为成熟数字化历史教学的经验和条件。2014年实验室获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虚拟现实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历史影像实验教学的技术规范和内容分布,一批选课学生和开设课程先后获奖。2010级本科生危文翰历史影像专题作品《雕刻时光》被北京某私人博物馆采纳;2013级本科生张书田口述历史作品《走西口》获得2016年“家-春-秋口述历史大赛”特等奖,该作品和同年级本科生钟明浩的《土楼》被香港中文大学签约收藏。李凯老师的MOOC课程“儒家经典文献导读”获得2018年“爱课程”平台“最美MOOC一等奖”;2019年11月,吴琼老师带领研究生团队主持开发的“中华古文明起源-古代中国与世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获评2019年全国“第二届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创新大赛”高校创新组三等奖,为文科组最高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虚拟仿真吴琼教学实验团队”获第二届全国高校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

2019年12月,实验项目入选2019年教育部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计划(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s8468/201912/t20191219_412716.html)。

在不断完善教学平台的同时,实验室不断创造条件,充实完善历史学数字教学资源。如张守常先生的“近代史料学”等一批新的在线课程制作已列入计划,一批以重要事件和人物为中心的口述历史计划正在实施。

历史影像实验室现有在编教师3人。在负责相关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学院重要影像资料的采集、编创和数据库建设,平均每学年承担4门左右的历史影像理论或实验教学课程。2020年疫情当前,实验室积累的“新文科”建设成果为疫情期间高校历史学线上教学提供了具有创新性的高校历史学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实验室)